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7月2日讯(记者 姜雪颖 刘龙飞)近日,上海“垃圾分类”成为热搜关键词,北京作为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也将于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北京准备好了么?7月2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就此事实地采访了社区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城管委。
    试点社区:5年前就启动垃圾分类
    在北京市东城区华普花园内,围绕着“垃圾分类”的对话真不少。作为北京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之一,华普花园早在5年前就开始启动执行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在一楼大厅处摆放宣传标牌,而且所使用的分类垃圾桶也是由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直接发放。与此同时,还积极派骨干员工参加由主管部门举办的垃圾分类培训宣传活动。
    
    北新桥街道办事处主办的垃圾分类培训宣传活动现场。
    
    华普花园一楼大厅内摆放的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牌。
    北京华普朝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洁主管张研浩认为,现在垃圾分类可以说“人尽皆知”,但在实际操作时会有一些阻碍,有些业主并不主动分类,“下一步我们肯定会加强宣传力度,争取在源头分类上,让业主们自觉参与。”
    在东城区的海运仓小区,社区物业公司对即将出台的垃圾分类政策也表示欢迎。“咱小区大部分人都能把垃圾分类,但也有部分市民随手乱扔、误扔,没有把垃圾放到应该放的桶内。”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司先生告诉记者,针对部分市民不能很好地将垃圾分类的情况,他们每次清理垃圾时还会进行重新分类。定期给工作人员们进行垃圾分类的培训,“向社区内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小知识、小窍门,分享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如果能出台法律,对于我们的工作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在清理垃圾桶内垃圾时,海运仓社区的物业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装备”。
    
    将垃圾桶内错装的垃圾分好类,然后清洗垃圾桶是他们每天的“必做功课”。
    居民:担忧老人不能学不会
    “如果能出台相关规定,我们市民肯定是支持的。都是为了保护环境。”家住东城区海运仓社区的于先生告诉记者,他自己家里一直在做着简单的垃圾分类,每天上班之前,都会将厨余垃圾和废旧物品垃圾分类装袋,然后扔到小区内的垃圾桶内。“社区里的垃圾桶分类很明确,我家里人一般都能把不同的垃圾分开扔,家里小孩也都学会了。”
    
    海运仓社区内居民楼旁都会有三个分类明确的垃圾桶。
    不过,和于先生同住一个小区的贺女士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家里老人多,平时我和爱人都上班,干家务、收拾垃圾的活就由他们来做。”贺女士表示,她在新闻上看到上海市出台的垃圾分类方法,感觉过于细化,家里老人年纪比较大,担心如果北京出台相似的政策法规,老人们学习起来有可能比较吃力。“垃圾分类我感觉挺好的政策,在网上看的上海的垃圾分类法,年轻人都觉得有点‘头疼’,老人就更不用说了,希望咱北京这边能出个比较浅显易懂的方法。”
    记者随后来到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对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沿街餐饮商户纷纷表示欢迎。“我们店里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类起来比较方便。”餐馆工作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垃圾分类方法,餐馆内的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如果北京的垃圾分类政策用新的分类方法,我们也会进行学习。”
    北京城管: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满负荷运转,将广泛宣传垃圾分类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北京每天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量还在涨。目前全市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没有丝毫弹性,牵一发动全身。2012年,北京出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但是对居民个人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也只有鼓励和倡导,缺乏约束和强制。《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的责任,届时,不分类就是违法了。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有别于上海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北京把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对应四种颜色垃圾桶:蓝色、绿色、灰色和红色。下一步,主管部门也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同时教会市民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市民逐渐养成自觉和习惯性对垃圾进行分类的行为。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