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萨4-2热刺复盘:三叉戟分工明确,双核助推巴萨

用控球来加强防守、消耗对手,用快攻来改变节奏、取得进球,全情投入的巴塞罗那在温布利反客为主,热刺在体能、跑动和对抗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弥补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此役,开场后的闪电进球帮助客队很早地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状态回勇的皮克领衔红蓝防线经受住了热刺在比赛中段的冲击,巴尔韦德活用库蒂尼奥提升了左路进攻的效率,对梅西和苏亚雷斯形成了很好的支撑,三叉戟的强势发挥让巴萨的442切换433体系运转看起来流畅而平衡。

【战役主线:烧脑的中场布局,巴尔韦德抢得先手】

在度过了9月份的体能瓶颈期之后,热刺近期的势头非常不错,凯恩的连续闪光帮助他们度过了危机,由小卢卡斯、拉梅拉和孙兴慜组成的边锋群轮流发威令人印象深刻。不幸的是,阵容单薄的白百合连续三个赛季在欧冠小组赛阶段(9到10月间)遭遇伤病潮的侵袭,多名主力球员的缺阵对波切蒂诺的排兵布阵造成了掣肘。

阿根廷人在布阵阶段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维尔通亨的缺阵意味着热刺无法构建三中卫/五后卫防守体系。热刺能够在上赛季欧冠小组赛中夺得小组头名主要是得益于出色的主场战绩,他们依靠防守反击战术击败多特蒙德和皇家马德里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受限于防线球员个人能力不足,热刺在四后卫体系内执行深度防反的质量并不好,他们只能冒险地采取高位压迫战术与对手拼刺刀。

二是埃里克森的伤停导致球队中场的控制能力和创造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上周末对阵哈德斯菲尔德的比赛中,登贝莱&戴尔的后腰组合表现平平,前者的体能储备似乎只能支撑60分钟,后者在面对压迫时的表现也无法令人满意。此役首发的双后腰万尼亚马&温克斯在风格上的互补性很强,前者的绞杀和覆盖能力不俗,后者能够承担一些组织任务。

波切蒂诺将埃里克森的战术任务一分为二,温克斯负责后场球路梳理,小卢卡斯承担推进任务,另一侧的边锋孙兴慜在高位接球执行爆破任务。继上赛季做客尤文图斯的比赛之后,拉梅拉再次在欧冠比赛中出任影锋,他的职责是后上进攻和反抢。波切蒂诺认为球队能够利用主场优势在部分时段掌控节奏,双方的人员配置特点很容易形成交替掌控球权的局面,这对于擅长直线冲击的热刺来说不是坏事。少帅将边锋群全部祭出,此举固然增强了球队的跑动和冲击能力,但也增加了球权转换数和比赛回合数,单兵防守能力不足的热刺后卫不得不在很多时候直面巴萨攻击手。

热刺的4231阵型在实际运转中接近于4-2-4,巴塞罗那的433阵型更像是一个非对称的442,巴尔韦德对库蒂尼奥的位置调整成为了影响比赛走势的关键。主场战平毕尔巴鄂一战,出任左边锋的库蒂尼奥在高位遭到了巴斯克后卫的绞杀,巴萨的左翼不但未能杀伤对手反而因为战线过长而遭遇对手的反制。此役,巴尔韦德显然是吸取了教训,“左中场”库蒂尼奥压抑了进攻欲望(射门次数减半),巴西国脚更多的时间停留在肋部,他在这里配合梅西控制中场,辅助布斯克茨和阿尔巴限制小卢卡斯,热刺的阵型被他拦腰斩断。随着库蒂尼奥位置回撤而被推上边锋位置的阿尔巴完成了3次助攻,巴尔韦德重置左路体系达成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面覆盖与重点防御,压迫战法和而不同】

从比赛的实际进程上来,巴尔韦德和波切蒂诺都希望球队能够在控球和提速之间寻求平衡,两家在建队战略取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趋同性,这是巴萨中场控制力下降和热刺“大陆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必然结果。同样是将阵线置于高位实施压迫,热刺的逼抢没有明显的侧重点,青年军不断追逐皮球奔跑,以老将居多的巴萨在逼抢时的组织性和目的性更强。

得益于梅西和库蒂尼奥的有效接应,巴萨中场在人数对等/占优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应付热刺的逼抢,阿图尔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拉基蒂奇的失误也比联赛时少了很多,他们利用娴熟的传球不断消耗对手。巴萨在前场反抢时首要目标就是限制小卢卡斯的持球突进,库蒂尼奥在前场就注意跟防限制他的起速,布斯克茨会迅速横移来配合阿尔巴进行夹击,当热刺尝试从孙兴慜&本-戴维斯一侧发动进攻时,巴萨同样会利用相似的手段加以限制。在梅西和苏亚雷斯的活动范围逐渐收缩的情况下,红蓝军团需要库蒂尼奥这样的球员输出更多能量来保持体系平衡。

西甲三场不胜,巴塞罗那的轮换阵容整体默契度不佳,跑动能力不足导致压迫缺少强度,前场球员之间的有效配合很少,进攻过于依赖球员个人能力。从本场比赛反映出的情况来看,巴尔韦德似乎在有意控制联赛的消耗来保证球队在欧冠中的发挥,巴萨在温布利的整体跑动输出比联赛时提升了很多,球员的注意力、配合意识和求胜欲望完全在另一个层次,巴尔韦德的轮换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的。

【梅西&库蒂尼奥:双核加力提效,双“锋”以退为进】

巴塞罗那的442体系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边路冲击力,四名中场之间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明显,球队的技术和控制能力没有问题,但却缺少能够依靠速度和冲击力撑起边路进攻的人员。巴萨在阵地战中投入了很大精力去控制阵线外围,梅西和库蒂尼奥在前腰位置的呼应是为了牵制热刺的防守重心,给边后卫(主要是阿尔巴)制造出空间。这种依靠前锋的超额输出来带动中后场全面参与进攻的方式,需要以出色的控球和压制为基础,三线之间必须形成紧凑的站位和灵活的跑动。

(左肋部是库蒂尼奥的最佳攻击区域,他在这里既能远射,也能前插攻击禁区,外侧的"边锋"位置属于阿尔巴。)

巴尔韦德对梅西的自由人设定对热刺的防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阿根廷人不但能够利用传球引领对手冲锋,还可以作为无球者切入更加靠近球门的位置。库蒂尼奥的灵活移动保证了边中结合的效率,梅西与队友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互动和支持。孙兴慜和小卢卡斯在肋部的防守缺乏延续性,温克斯不以防守见长,万亚马早早吃到了黄牌,热刺原本就略显单薄的中场很难给予四后卫防线足够的保护,边肋部连续被打穿难以避免。

早在上赛季中期(备战欧冠淘汰阶段),巴尔韦德就已经察觉到了边路失速的问题,他一直在为寻找梅西和苏亚雷斯之外的第三爆点进行不懈努力。在巴尔韦德最初的计划中,442体系的侧翼位置属于库蒂尼奥和奥斯曼-登贝莱,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内马尔留下的空缺,在完成推进任务的同时分担部分前场组织和得分任务,后者能够在反击中杀伤对手,也是阵地战中负责在弱侧接应转移球后打开局面的理想人选。

上赛季由于库蒂尼奥不具备欧战参赛资格,巴尔韦德给予了奥斯曼-登贝莱更多的关注,法国人在主场对阵切尔西这样的关键比赛中都得到了首发机会,但他没有抓住机会融入巴萨的体系。奥斯曼-登贝莱的突击型打法需要足够的空间,他似乎还没有适应从德甲(防守组织松散)到西甲(更多地面对大巴)的环境变化,其糟糕的第一脚触球和传球选择会破坏球队的传控体系,薄弱的无球意识很容易造成两侧进攻的割裂。巴尔韦德不敢在难度较大的欧冠客场中使用登贝莱,无边锋的巴萨在对手的压迫下很难做出回应,尽管在斯坦福桥门柱的帮忙下躲过一劫,但红蓝军团最终没能在永恒之城全身而退。

基于提升右路进攻能力的目标,巴萨在夏窗破费4100万欧元引进了马尔科姆。面对突然出现的竞争对手,奥斯曼-登贝莱曾公开表达了对失去主力位置的担忧,马尔科姆在季前赛连续进球更是一度让人感觉巴萨的右路即将变天。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马尔科姆在联赛开打后迅速沦为边缘人物(迄今出场25分钟),在对阵埃因霍温时表现挣扎的左路组合(登贝莱&库蒂尼奥)也被拆开,巴尔韦德在压力面前大胆地重置了两条边路,进而收获了温布利的大胜。进可控制肋部、冲击禁区,退能拱卫中场、协防左闸,库蒂尼奥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四中场的设置保证了防守覆盖,巴萨的左闸防区并没有因阿尔巴的“边锋”化而沦陷。

(频繁回撤中场,凯恩和布斯克茨有过多次对抗。)

("前腰"凯恩铺路搭桥,三名边锋冲击在前。)

【中锋甘当绿叶,巴萨不缺进球】

继打破了延续多年的“八月魔咒”后,凯恩终于在时隔八个月后再次攻破了强队的球门。此役的确是凯恩打破进球荒的最佳时机,巴塞罗那方面损失了主力中卫乌姆蒂蒂,状态不佳的防线核心皮克正在低谷中艰难地向上攀登。尽管取得了进球,但凯恩得到的机会并不多。埃里克森和登贝莱的缺阵导致热刺中场失势,热刺中锋在阵地进攻中需要为身边的队友创造机会,大量的压迫反抢和组织串联任务消耗了他的身体,英格兰中锋此役仅仅完成两次射门,这种牺牲小我成就集体的表现已经成为了其在强强对话中的常态。

(苏亚雷斯两次"助攻"梅西破门。)

巴萨中锋苏亚雷斯的处境与凯恩有些相似,乌拉圭人本场仅完成1次射门,但他通过压制热刺防线为梅西和库蒂尼奥创造了空间,数次漏球“助攻”的表现也非常精彩。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下滑,苏亚雷斯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承担起多种战术任务,在全新的三叉戟进攻体系中,他更多地作为支点去掩护搭档,梅西和库蒂尼奥的得分效率是值得信赖的。

【总结】

在充分消耗对手的基础上利用阶段性发力解决战斗,在曾经埋葬皇马和多特的球场刷出6成控球率(61%),射门次数 (13-9)和传球成功率(89%-87%)均领先对手,创造出的必进球机会更是遥遥领先(3-0)……巴塞罗那在欧冠赛场展示出的是另一幅面孔。自上赛季兵败罗马之后,巴萨的多名高层和球员均表示要在新赛季将欧冠作为重心,巴尔韦德在近期的联赛中不断进行轮换,一方面是提前进行战术储备来应付十月份的魔鬼赛程,另一方面适应俱乐部战略目标转移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巴塞罗那历史上五夺欧冠的赛季均收获了联赛冠军,他们没有“舍联赛、保欧冠”的传统,球队目前的阵容厚度足以应付双线作战的消耗。巴尔韦德需要尽快确定一些相对固定的人员组合来应付不同类型的赛事,红蓝军团不应该被既定的目标所束缚。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