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个国际劳动节:我很想要休息!
2006-04-30 09:22:24 南方网 南方论坛
南方网对本篇稿件享有著作权(或专有使用权),未经南方网许可,禁止转载。
【编者按】和煦春风今又是,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你将如何度过?劳动者创造了社会财富,社会理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回报,满足他们在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上的各种需求,以使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论调,以市场经济为名,给一切活动都打上金钱的标签,劳动节是否已经悄然变质?
1886年发生在芝加哥草集广场的事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利益和企业主利益的不可调和,它象征着工人阶级除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别无出路,只有这样它才能争取自身的解放,摆脱被奴役被剥削的命运。1889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首次代表大会决议,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全世界劳动者庆祝的节日。
职业没有高下,劳动不分贵贱。今年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在这个以“劳动”命名的节日里,你将如何度过?
旅游的日子
五一黄金周又将到来,连续工作了几个月的人们又可以找到一个休息与调整的机会。1999年10月,中国开始第一个黄金周,席卷而来的全国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未及。黄金周带来的经济效应令大家兴奋。很多人一到五一黄金周,唯一想到的就是出去旅游,仿佛
![]() |
“人多拥挤”成为黄金周诟病的祸首 |
自从2000年第一个五一长假制度实行以来,至今已是第七个五一黄金周了。七年留给我们这样一串数字:2000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600万人次;2001年全国接待旅游者达到7376.6万人次;2002年则达到8710万人次;2003年,由于受非典疫情影响,取消五一长假,这一年的旅游业因此损失约200亿元;2004年,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数突破1亿大关,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04亿人次;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这六年来,国内旅游业收入也从2000年的1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67亿元。
数字非常可观,但这串数字背后,却衍生出很多人五一黄金周出行的痛苦回 忆:旅游景点人潮拥挤、交通堵塞、事故繁多、上趟厕所需要排队个把小时、拍张照片会有无数个人头为你做背景等等。在经历了前几年“黄金”般的潇洒之后,人们逐渐开始对黄金周百般诟病,其中,“人多拥挤”成为黄金周诟病的祸首。黄金周期间各商业企业飘红的经营业绩和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令人欣喜的假日经济收入,并没有抚慰人们疲劳的心灵。
五一黄金周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请别动辄就一游了之。
让我们谨记: |
|
绕地球25圈的生命圆弧: |
|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 |
|
女消防警官杨丹: |
|
电视机房里的王建英: |
|
长江信号工谷秀全: |
|
王顺友: |
|
50年代劳模代表: |
|
掏粪工人时传祥: |
|
张秉贵: |
|
群众的贴心人李素丽: |
相关阅读:五月读书天 五一泰国游小心陷阱 广东省”五一”期间天气情况
相关常识:2006年“五一”黄金周各省(区)市假日旅游协调机构、旅游投诉电话(此公布电话在4月30日13时至5月8日8时期间有效)全国假日办投诉电话:65201028、65201029传真:65201055
腐败的日子
“假日腐败”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词汇。每逢假日,特别是“黄金周”之类的日子,一些特权部门的官员“人歇权不歇”,千方百计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出游提供各种方便,风景区、娱乐地便成为“假日腐败”的集中表现地。
“假日腐败”另外的表现就是“公车私用”:放假了,车子闲下来,没车的官员们想赶“自驾车”旅游的时髦,于是就盯上了公车。风景区不时可以看到贴有政府标签的特种车辆。一到春节,很多的管理部门就要发布“封车令”,不允许公车私用,但是,五一黄金周却很少有人监管开着公车旅游的行为,五一黄金周,公车应该有“封车令”。
爱占便宜在许多人的思想中存在着。从“假日腐败”的种种表现看,众多当事人也当属贪便宜者——他们并不是付不起旅游景点的门票钱,也不是付不起车票钱,就算是想过开车瘾,赶“自驾车”旅游的时髦,汽车租赁公司也可以满足其需要,但他们还是利用权力强行占了这些“便宜”。
严重的特权思想加上众多的捧场者,这些官员们也就心安理得了。然而,那些享受“假日腐败”的官员们,你们是公务员,是部门的领导、企业的首脑,你们的言行影响着群众,更重要的是你们的行为代表着政府机关,代表着企业形象。你们可能以为,自己拥有特权,可以占公家“便宜”,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有许多案例表明,腐败分子的贪婪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更重要的是,你们的举动直接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你们当初在党旗下的宣誓格格不入,与反腐倡廉的要求大相径庭,这能不令百姓寒心吗?
你们利用职权占“便宜”,就是腐败,是党纪、政纪严厉禁止的。当你们按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做事时,你们是否会想到:在全党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的今天,你所占的“小便宜”就可能是明日“大腐败”的开始!
休息的日子
职业没有高下,劳动不分贵贱。今年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在这个以“劳动”而命名的节日里,千万别再遗忘了亿万农民工兄弟。他们虽非金领、银领、粉领、白领乃至蓝领,然而这支庞大的“灰领队伍”,却用廉价劳动为城市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一个城市人,都应该带着感恩的心态看待农民工的劳动。据统计,从1950年到1996年,中国农民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资本积累总额约占我国全社会资本存量的2/3,正是这种“原始资本积累”撑起了改革开放与经济跨越的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亿万农民兄弟洗腿上岸,放下锄头穿上工装,成为工人阶级队伍新成员、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体,他们还在以低工资为城市发展提供资本。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字就是: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4万元,北京等地甚至超过3万元,而各地农民工工资尚不及其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的1/3,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出现10年未涨的怪现象。拿农民工的“口中食”换取低成本发展,放在过去尚能说得过去,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廉价不是农民工劳动成果的永久标签。工资是对物化劳动的一种价值衡量,社会为农民工劳动支付的报酬,寒酸得让人脸红。就拿对农民工相当“慷慨大方”的浙江企业来说,79.7%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上,听起来不低。但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中央党校的学者在浙江一家拥有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报酬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
“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建设蓝图,加快了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前不久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了同工同酬及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规定等要求。在“十一五”的首个劳动节,我们因而更加关注农民工的劳动。但愿农民工兄弟别再像过去那样“劳动”着过节,连起码的加班费也拿不到。对于那些无私奉献的农民工,城里人需要感恩,更需要兑付责任。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一群被称为现代民工的城市工薪阶层,他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工作节奏较快,五一的节假日,对于他们,唯一的需要大概就是休息。
相关阅读:由“黄金周”挤垮“两大节”说开去 赞全国首批农民工带薪休养
加班的日子
五一黄金周,必然和很多的人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别人服务,但是,也有很多的人最终“白加班”,在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今天,期望加班费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加班费。
《劳动法》规定: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休息的,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即可以安排补休。但事实上,《劳动法》的精神仅限于休息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在休息日加班与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是不同的概念。前者,主要是指“双休日”,后者是指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3天、国庆节3天的假期,其待遇有着原则区别,概念既不可混淆,也不可偷换。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必须安排劳动者休假。”“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这就是说,在法定节假日,要么安排职工休假,要么安排职工加班,支付3倍工资,没有第三种选择,即不存在补休之说。以补休取代300%加班工资的做法,是违法行为。道理很浅显,因为法定节假日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法定节假日安排职工加班,不仅影响劳动者休息,而且会使职工错过特定意义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其他社会活动,这些都是补休无法弥补的。
对于法定节假日加班不可以补休的法定精神,我们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要让每一个管理者都铭记在心,必须遵照执行。要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清楚明白,警惕被不良老板忽悠。而要确保这项规定的落实到位,最关键的还要靠相关执法部门当好劳动者的“保护神”,严格执法,切实监督,强力维权。
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孔祥鸿在作客南方网时说到:“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希望每一个劳动者都意识到劳动光荣。”不论是公务人员还是因为工作的特殊原因而坚守岗位的同志们,我们都祝大家节日愉快。
相关阅读:“五一”是“劳动”的节日还是“劳动者”的节日?
相关专题:让我们轻松享受五一黄金假期
【编后】不同的时代对工作对劳动均持有不同的看法。古希腊人把劳动看做是必要的灾难,尽可能地留给妇女和奴隶去做,而男人则从事高尚的政治和哲学讨论。早期基督教徒把工作看作是人们由于原罪而遭受的惩罚。相比之下17世纪新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们所信奉的劳动伦理并不把劳动看作是惩罚,而是看作对上帝的义务,是上帝在人家构建王国的主要方式。这个概念世俗化以后,在早期资本主义的创立者中间相当的流行,工作成为人们自己及家庭的天职。
马克思曾经猛烈的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强化了劳动异化。马克思指出:异化的劳动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类似的观点。有些人把劳动看作是一种灾祸或一种惩罚;另外一些人却认为是自己、家庭、社区的责任或是看作是一种事业;还有人看作是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满足感的源泉。
工作会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但除此之外,工作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意义的主要源泉。工作对自尊有两个重要的贡献。首先,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意识到自己对劳动对象的处理能力,这样,人们就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认为自己既能控制自己又能控制环境。其次,人们从事的某些活动就是在劳动,在这些活动中会产生别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工作会告诉日夜辛勤劳动的人,他能为别人提供一些东西。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多大程度上起到上面的作用呢?工作对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进入岭南茶馆论坛谈谈自己的看法<<<<<<
编辑:徐辉
/>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