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日前表示,在经济完全回到正常运行前,刺激政策需要平衡对待总供给和总需求。单纯刺激总需求可能不会起到特别好的效果,且容易带来通货膨胀的后果。
高善文周五在作客“浦山讲坛”时指出,对比新冠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可以发现,本次疫情造成的经济总量和生产产出的下降是金融危机时的数倍,但从市场价格的变动来看,疫情造成的下跌仅仅只有金融危机的五分之一。这一现象揭示,在刺激经济恢复时,要注意平衡对待总需求和总供给。
图片来源:浦山讲坛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次疫情所导致的GDP和工业增加值下降要比金融危机猛烈得多;但生产价格指数(PPI)和核心消费价格指数(非食品CPI)的下跌相较金融危机来说却非常温和。
“这是因为,疫情同时扰动了需求和供给,所以供求的匹配缺口并不大,因此对价格的影响也较小,仅仅出现了温和的下降。”高善文说,由此带来的政策含义是,在疫情导致的经济活动封锁全面解除之前,单纯刺激总需求在经济增长层面作用有限,但是价格上升会有很大压力。
其次,高善文提出的第二个观察维度是,疫情期间人们线下消费骤减的同时,线上消费也大幅度锐减,这表明消费者具有普遍的恐慌心理。但是从长期来看,中高端消费者和低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出现分化,要格外关注低端消费者的动态。
“疫情发生以后,消费者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恐慌,人们的决策能力迅速下降,消费的物品仅限于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第二阶段是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些过分的防控行为是不必要的,一部分感染风险小的交易行为开始恢复;第三个阶段是人们开始考虑疫情对于长期收入的影响,进而调整当下的消费行动。”他说。
高善文指出,考虑到疫情对长期收入的影响,中高端和低端消费者行为将有明显不同。中高端消费者普遍拥有金融资产、良好的信誉和储蓄,而低收入群体往往缺少金融资产,甚至可能还有负债,因此面对现金流的约束,他们会被迫削减消费开支,从总量层面也会导致经济下降的紧缩影响。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