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垃圾分类新规实施超两周 外卖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减少

  原标题: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新规实施两周有余,外卖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减少,重复利用快递包装盒却增多 全业态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新时尚”中新选择

标注不需要餐具的外卖订单数量显著增加。标注不需要餐具的外卖订单数量显著增加。

  ■本报记者 任翀

  “外卖产生的垃圾不少,很多人搞不清,比如餐盒和筷子是干垃圾,吃剩的饭菜是湿垃圾;不过,在年轻人喜欢的‘串串’里,竹签又是干垃圾。”陈淑琴是杨浦区某小区的支付宝垃圾回收员兼垃圾分类宣传员,她觉得外卖垃圾有进一步减少的空间,“现在不是提倡外卖不配一次性餐具吗?”

  “收来的垃圾中最常见的是快递包装,年轻人喜欢网购,如果不回收,这些纸盒纸箱就被浪费了。”宝山区庙行镇的支付宝垃圾回收员罗奇说,“有时我也想,有必要用那么多纸盒纸箱吗?包装简单点,就不会产生那么多垃圾。”

高校菜鸟驿站也是“纸箱共享站”。均 任翀 摄高校菜鸟驿站也是“纸箱共享站”。均 任翀 摄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两周有余,越来越多市民接受了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不过,一些垃圾分类宣传员提出,外卖、网购等作为垃圾产生的源头,还需要“新时尚中的新时尚”——在生产消费所有环节中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减少垃圾。而一件东西在成为垃圾之前,曾经历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减量意味着从源头开始,是整个垃圾生产链上的改变。

物流企业用旧纸箱发货,贴绿色标签感谢消费者。物流企业用旧纸箱发货,贴绿色标签感谢消费者。

  “全业态垃圾分类”概念由此应运而生——除了站在垃圾桶前要分得清,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在许多看似离垃圾桶很远的环节,也要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条例》实施半个多月来,变化正悄然发生。

  一次性餐具需求少了

  一周内千余人外卖备注“少点汤”

  《条例》实施后,外卖市场有了变化,最显著的是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减少。新规实施第一周,饿了么平台上选择“无需餐具”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204%,比6月第一周增长188%;在美团平台上选择“无需餐具”的订单同比去年增长400%。两家外卖平台均表示,平台联合商家对订餐流程进行了调整,只有在消费者明确索取时才提供一次性餐具。从目前实施情况看,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选择一次性餐具,说明大家还是支持源头减量的。

  一次性餐具减量成效还让外卖平台对推广绿色餐盒更有信心。美团点评相关人士说,去年公司在上海免费投放100万个绿色可降解的环保餐盒;今年又发布合作伙伴招募令,征集“包装解决方案提供方”,希望与更多包装生产企业和餐饮商户共同探索创新且实用的环保餐盒。不同餐饮类型的包装要求不一样,需要生产企业、商户共同参与,最终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提高绿色环保包装的普及率。

  《条例》实施也让消费者意识到要从源头为外卖“瘦身”——很多餐厅收到的外卖订单上,多了消费者关于垃圾分类的留言。据饿了么统计,过去一周,上海地区订单中有4100多个备注与“垃圾分类”有关,其中“少点汤”备注最多,达1078条。“我们联系部分消费者询问理由,他们表示汤喝不完要倒掉后,才能对餐具进行分类投放,所以希望少加点汤,既避免浪费又减少分类环节。”

  总体来看,大部分用户对“垃圾分类”的留言都是希望减少垃圾产生量。比如,奶茶店收到留言“为响应垃圾分类号召,珍珠只要十颗,仙草少许,不加糖,务必做到,谢谢”;烧烤店收到的留言写着“金针菇韭菜羊肉串都放茄子里,可以不要签子,少制造垃圾”;煲仔饭店收到留言说“麻烦盖浇饭里饭给少一点,比正常少三分之一左右,不然吃不掉剩的垃圾不好处理”……

  还有些消费者虽留言说不想垃圾分类,却被读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态度。比如,“普通份量就可以了,不要加大份,开胃小菜也不用了……吃不完还要垃圾分类”“不要五仁酱丁和赠饮(理由是不想垃圾分类),谢谢”……相关人士表示,尽管有消费者说“不想垃圾分类”,但从实际效果看,“吃多少要多少”确实利于垃圾减量。

  不过也有部分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有的通过留言寻求帮助。比如,有的消费者留言“羊肉串只要羊肉不要签子,或告诉我签子是哪种垃圾,谢谢”。业内人士建议,外卖平台可联合商家,在消费者点餐时就告诉其不同食材和餐具分别属于哪种垃圾。

1 2 3 下一页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