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向家长借钱,借还是不借?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罗阳辉 见习记者 晏文龙)如果老师向家长借钱,借还是不借?从去年10月开始,广东环保技工学校张老师陆续向学生家长借钱,理由各式各样,但一直没还钱,前段时间,家长们发现,张老师失联了。今日,校方回应称,该老师去年12月就离职了,学校已经就此事制定了处理办法。

新班主任不断向家长借钱

今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其中一名学生家长陈先生,据他介绍,他儿子在广东省环保技工学校上学,班上换了几个班主任,也建立了一个家长群。张老师去年9月担任儿子的班主任。去年10月,张老师突然加他微信。“开始我以为我儿子在学校犯事了,他说你儿子在学校表现很好,然后就开始向我借钱,说亲人生病花了十几万,能不能借1000块给他急用,发工资了就还。”

班主任借钱,到底借还是不借?陈先生很犹豫,但很不安。如果不借,儿子在老师“手里”,担心老师会对儿子有偏见,给穿小鞋。思量再三,在确定张老师身份后,陈先生向其转了1000元。“我想这1000块就当请老师吃饭,没打算他还。后来张老师把钱还我了,我就问,你手头紧的话,晚点还也行,他就说确实紧,又让我把钱转给他了。”

让陈先生没想到的是,张老师陆续向他借钱,先后分4次向他借了4000多元。张老师第二次向他借钱的说法是亲人去世了,能不能借2000元给他。“我觉得遇到这种事挺不容易的,就借了。”陈先生说,临近过年的时候,张老师又开口向他借1000元,说回家没路费。春节的时候,张老师又说要走亲戚,再向他借了500元。

据家长反映,张老师不止向一个家长借钱,有的1000元,有的500元,张老师还向学生借钱,几百到1000元不等。学生家长陈女士说,开始张老师向他借钱的时候,她以为是盗号了。

找老师还钱却失联了

“张老师一直没还钱,我们也不好意思问他催他,毕竟是孩子的班主任,是老师,也相信他。”陈先生说,前段时间,他打电话给张老师,电话打不通,发微信,微信也不回。他问儿子,才知道张老师不在这所学校了。

借钱的家长们懵了。6月18日,几名借钱的家长向广东省环保技工学校投诉张老师借钱不还。然而学校却称,借钱这事是老师与家长的个人之间的事情,与学校无关,会尽力帮助家长去追钱。

有媒体记者联系上了张老师的妻子,她称,她不知道丈夫借钱的事,她也联系不上丈夫。

陈先生说,目前他们还没报警。他是在工地打工的工人,一个人要供两个孩子上学,也不容易,希望张老师能尽快还钱。

校方回应:

学校已经就此事制定了处理办法

今日上午,记者就此事致电广东省环保技工学校。其招生办的许老师表示,涉事老师此前已经被学校开除,其行为属于被解聘之后的行为,“(开除之后)以班主任的名义去做的那些事情”。目前,学校已经就此事制定了处理办法。

许老师介绍,学生被骗的钱款将由学校垫付;而家长被骗的钱款,“我们将积极配合家长通过报警、司法手段处理”,许老师说,“学生反映了事件之后,我们前往派出所进行了备案,到他家找过他没找到,向他打电话也被拉黑了,联系不上他。”此事发生后,学校也做出了后续反应,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许老师说:“我们将他作为反面案例告诫全体教职工,也发了文,禁止(教师的)借贷行为。”

不过,该校一名负责人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去年12月,张老师因为请长假被学校劝退了。校方也没有接到家长和学生的投诉,接到家长投诉后,学校也劝张老师还钱,但没有得到积极回应。

算不算诈骗?

律师:很难认定,可起诉将其列出黑名单

张老师的行为算不算诈骗?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少武认为,从目前描述的情况来说,很难认定是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借钱的人在外欠了很多钱,明知道还不了,还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去借钱,然后不还,法院一般会认定为诈骗。

张少武表示,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对方借钱不还,最终会列为黑名单。“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以后很多事情都会有影响,往往借钱的一方会主动还钱。”

案例:曾有老师借钱不还被判刑

2002年,北京某中学班主任周某以“母亲病重,急需住院”为由,向家长借钱。半年时间过去了,周某迟迟没有偿还。家长一气之下将其告上法院。最终,法院以诈骗罪终审判决周红有期徒刑12年,罚金3万元。

办理此案的法官说,警察,不应借侦查的机会向犯罪嫌疑人借钱;法官,不应因为审案向诉讼当事人借钱,同样道理,教师也不应利用自己相对于学生的“优势地位”,向学生及家长借钱。法官呼吁,“教师守则”应加强对这方面的补充修订,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热议:

老师借钱,该不该借?

家长:不借,担心老师对孩子不好

学生家长陈先生:很犹豫,如果不借,担心老师给孩子“穿小鞋”,很不安

市民刘先生:作为一位老师,向家长借钱的行为有些不当,难道就不能向亲戚朋友借钱吗?

网友奔跑说:遇到老师借钱这事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借还是不借呢,借了万一不还,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如果不借,万一有意见,她可是孩子的老师,在学校会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呢。

网友lee说:不借,不能惯着老师,借一次就有第二次,金额一次比一次多,如果不借,她敢对我孩子怎么样,我绝对举报她,举报到学校、教育局,老师也会被处罚。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厂家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