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项目为“缆绳”,拉动“北进战略”实现点上突破,多个这样的案例在崂山区“北翼”上演。
1月9日,由山东省政府、中国科学院、青岛市政府三方出资建设的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一旨在助推山东能源产业质量变革的科研“重镇”,便落地在崂山区北部。根据发展目标,这一研究院将依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集聚以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牵头的1600人左右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在山东落地转化60项以上重大成果,孵化50家以上企业,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记者从崂山区科创委获悉,目前这一项目已确定选址,正加快推进土地征迁、规划审批等相关工作。
滨海大道是崂山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在“北进”战略下,崂山的高新产业基因正沿着这条干道加速向北延伸。开放绿地与商务楼宇相间、产品研发空间可灵活组合……前不久,随着中澳生物食品产业园项目的开工,这些设计图上的场景正逐渐变成鲜活的现实。“项目投资3亿元,用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将建设办公孵化空间、行业企业总部、食品研发中心等功能的楼宇,建成后将打造为国际生鲜冻品全产业链生态圈,引进大约100家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北宅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剑鹏介绍,在滨海大道两侧,包括中澳生物食品产业园、歌尔产业园一期、海信研发二期、青岛智慧谷等在内的重点项目正加速“集结”。
株洲路片区是崂山区的南北相承之地,也是该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要地。在位于该片区科苑纬四路102号的巨峰光学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现场,210名建设工人正抢抓因疫情延误的工期。“2月24日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就全部复工,3月初工人陆续进场,目前项目现场土石方施工已全部结束,正在进行地下室和主体施工,计划今年年底完成主体施工。”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孙林涛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原是一家企业名下的空地,由于受企业方开发资金限制,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巨峰科创作为崂山区国有平台公司,在资金投入和后期的联动招商方面,都相对更有优势,于是与企业方合作开发建设,总投入接近4亿元,依托崂山区产业定位,盘活土地,实现集约利用。”今年前4个月,这一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700万元,计划年度完成固投1亿元。除此以外,在株洲路片区,海尔物联网全球创新中心、中科曙光产业化基地、青岛宏大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新动能”产业项目的布局为“北进”积累了更充实的“后劲”。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