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口碑破裂,成也“网播”败也“网播”

文| 朱以恩

《囧妈》网播上线也有两天了,然而结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以徐峥为核心的主创团队在这个春节,将《囧妈》这样一部院线电影以6.3亿的价格卖给字节跳动,从出发点来说是好的。毕竟,春节期间大量影院关门应对疫情,春节档电影也都纷纷撤档,这个时候徐峥能站出来,将院线电影网播也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为此也承受了不少同行的压力。

观众多少也知道徐峥的不易,为了支持徐峥导演的壮举,甚至有人喊出“欠徐峥一张电影票”这样的口号。只是,徐峥的行为是受人欢迎的壮举,但他的电影,却并不见得有多讨好。上线至今,超 17万人在豆瓣给《囧妈》打下了堪堪及格的6.1分(评分人数还在速增)。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出于对《囧妈》春节网播的支持分。《囧妈》口碑破裂,已成不争的事实。

《囧妈》的漫漫自救路

在《囧妈》因“网播”被全民夸赞之前,还有一个事件让它曾和徐峥一起上来热搜,不过那次却是骂上热搜。彼时,武汉疫情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各院线和片方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春节档影片的上映和宣传事宜。在国内,春节档是为数不多没有“国外大片”的档期之一,历来都是国产电影必争的狂欢要塞。

今年的春节档一开始也不例外,《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熊出没》、《夺冠》等等各种类型的影片都有,而且由于网剧《唐人街探案》的存在,陈思诚的《唐探3》一开始就占据了龙头交椅,以超2亿的预售遥遥领先其他同期影片。同期各片方一瞅自家连5000万都不到的预售成绩,也都纷纷展开了自救之路。

避开和《唐探3》的正面交锋,以“提档”来自救,是《囧妈》、《熊出没》、《夺冠》片方共同的应对。这其中,《夺冠》早已因删节、改名等各种消息引得观众不满,即使再来个提档也没多少人在意;《熊出没》有固定的受众人群提档影响也不算大。唯有《囧妈》这样的“合家欢”,提档会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囧妈》提档”一时间成了同行的眼中钉。

《唐探3》、《急先锋》等片方也都各自下场展开明嘲暗讽,先是以“不让影院工作人员休息”为由对“《囧妈》提档”做出口碑打压,后又踢爆“徐峥24亿对赌协议”为求止损而提档。一时间,徐峥和《囧妈》同时陷入风口浪尖,电影还没上映,口碑就先砸了。暂且不说《囧妈》提档是否真是因为徐峥团队的“对赌止损”,但此时已经发酵开了,口碑破裂成了不争的事实。《囧妈》提档,原本是自救,却走向了自毁。

拍板网播口碑逆袭

提档本是《囧妈》应对春节档预售成绩不佳的手段,却阴差阳错导致了口碑破裂,成了不得不面对与解决的新问题。此时,摆在徐峥面前的路已经被封死,继续提档则是口碑破裂甚至影响徐峥的个人形象;放弃提档则要正面碰上硬茬子《唐探3》。《囧妈》和徐峥无论怎么选,面临的结果都是输。

风云突变,武汉疫情的加剧,结束了“春节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影院关门,影片撤档。春节档这几部原本势同水火的影片,要和全国人民一起面对“疫情”这个新的敌人。“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囧妈》和徐峥走向了一条新的“自救之路”。这一次,《囧妈》的应对既开创了历史,也迎来了口碑逆袭。

春节档诸片撤档不久,观众就得到了一条新的消息:《囧妈》以6.3亿被字节跳动买断版权,将在旗下多款APP上进行网播。这是开创性的事件,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院线电影不进影院直接网播的先例。春节档存在的意义本就是为了“合家欢”,疫情导致影院关门,观众想要看电影娱乐的心理却不曾消失。在今年春节这个特殊的情况和时间里,能安安心心宅在家看一部院线电影,是难得的“温情时刻”。

因为将院线电影进行网播,《囧妈》成了这个春节档唯一的赢家,在其他影片还在苦苦等着上映之时,它已经率先赢得了观众的吆喝。因为这个事件,徐峥的个人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曾经只有星爷才担得起的“欠票”,也被观众心甘情愿地安在了徐峥的身上,《囧妈》背后的“欢喜传媒”更是在这个决策中实现了超过30%的股价涨幅。不过,徐峥和欢喜的另类逆袭,也撬动了不少同行的蛋糕。关于院线电影网播的合理性,也成了业内争论的一个焦点。

《囧妈》网播引业内热议

成也“网播”败也“网播”

《囧妈》网播,短短两天就有超过17万人涌入豆瓣进行评分。尽管“为人民送电影”的情谊摆在那里,但6.1的评分,还是说明了在电影的层面,观众并不认同《囧妈》的质量。“尬、假、过时、无聊”成了这部影片的关键词,对于《囧妈》无信心正面硬碰《唐探3》观众似乎也找到了缘由。不过,细究《囧妈》的评分构成,却能看到还是有近25%的人群打分超过4星(8分+),而他们的关键词,则是集中在“泪目、温情、成年人、代入感”等词汇上。是什么原因,让这部电影的口碑呈现了“两极分化”?回归这部影片的内容,我们就能一目了然。

《囧妈》以母子关系为主线

《囧妈》的主体,讲述的是一个人到中年,上有老母折腾管控,中有老婆闹离婚,下无子女承欢的“中年囧境”。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曾详细分析过,相对于“前两囧”而言,这部《囧妈》多了些内涵和深度的部分,徐峥的“作者性”更加明显。掌控欲,中年危机和婚姻危机在这部片子中都有所呈现。不过,可能是在兼具娱乐和深度时的失调,《囧妈》在表达和呈现上都并不完整,逻辑时常断线,角色脸谱和工具化,都是显而易见的毛病。

创作上确实存在硬伤,但《囧妈》的主线,其实是极其打动人的。儿子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的彼此成长与互相成就,时全片最为精华和温情的部分,也是最击中人心的部分。只是,这部分却并不适合“网络”,在庞大的互联网人口中,熟捻“互联网信息”的那部分,并不是足以理解和感同身受《囧妈》深意的人群。这也是为何大多数人给出“尬、假、过时、无聊”等关键词的原因。

徐伊万背妈妈过冰河

《囧妈》的受众,是比现在的互联网主体人生阅历更进一步的人群,他们挣扎在父母、孩子和配偶的三重漩涡之中,疲惫感始终在他们身畔回绕,一如影片中的徐伊万那样。事业需要去打拼维持,婚姻关系需要维持,对父母的孝顺也需要维持,这是大多数成年人心身俱疲的关键。只是,这部分人却并不常驻互联网,现实世界的纷扰已经足够烦恼,他们又哪来那么多精力在网络吵吵闹闹。

《囧妈》主创团队、徐峥形象的升华,口碑的炸裂,是来自互联网群体的回馈,但《囧妈》影片口碑的破裂,对影片质量的质疑,也同样来自于这群人。这些常驻互联网的人口,习惯了第一时间紧跟热点,《囧妈》网播自然也是他们第一时间捧场。不过,对于《囧妈》讲述的“中年囧境”他们却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和理解。卢小花的情怀、徐伊万的纠结,都还不是他们生活中真切遇到和理解的感受。

徐伊万和妈妈的拥抱让人动容

《囧妈》现象意味着什么?

在《囧妈》之前,实在很少有影片能做到这样的境况。一方面观众为主创团队声嘶力竭的点赞,一方面观众却对影片的内容不买账,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它的成因,是在于错位:产品和受众的彼此错位。

《囧妈》原本的定位,是春节档“合家欢”。它的受众则是去影院观看的人群,这些观众既有孩童也有耄耋,是一个非常全面人群跨度。这些受众中的中年人群,则会非常心甘情愿为《囧妈》买单并认同与宣传它所传达的“中年囧境”。但是《囧妈》网播之后,则是将受众改成了更年轻的互联网群体,这直接导致了这个群体对影片主创的点赞和影片质量的不买账。

以“温情”为卖点

《囧妈》这样的影片,本就是为春节档这个特殊的档期而打造。这也是为何《唐探3》、《夺冠》等影片能够心安理得等新的时期上映而《囧妈》必须另寻出路在春节上映的理由。在别的档期,以观众对《囧妈》“合家欢”属性的认知,就不再会买单。只是,在《囧妈》网播的情况出现之后,我们或许必须要重视更进一步的划分了,不仅是档期,观影人群也将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在互联网土壤生长。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