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评述:垃圾分类新规将令北京更干净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1月28日报道称,新的垃圾管理条例将会令北京变得更加干净。

报道称,北京去年清运了近930万吨生活垃圾,这个重量相当于30座帝国大厦。这个数字在过去数年一直在增加。现在北京市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新规,以减少并更好地对北京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进行分类。

报道指出,在这方面的努力上,北京并不孤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紧随上海之后推出,上海的管理条例在今年7月实施。这两项地方性管理条例都是旨在更好地处理垃圾的全国运动的一部分。这是自2012年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对该管理条例的首次修订。

报道称,居民们未来将把垃圾分成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如果一直未能这样做,他们将被罚款最高达200元人民币。一年多来,北京市指定了84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现在将面向全体居民推行垃圾分类。

东城区一个片区的垃圾分类管理人员说:“每个人都理解,他们都做得很好。刚开始进行分类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不方便,因为你得把垃圾分别装到几个袋子中。但现在每个人都习惯了,他们都能很好地把不同的垃圾分别放在单独的袋子里。”

专家说,新的垃圾管理条例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关注减少垃圾,而不仅仅是对现有垃圾进行分类。

报道称,这项垃圾管理条例的确有一些重要措施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但执行仍然是一大挑战。

该修正案要求党政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并对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餐厅和酒店且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在北京开展活动的电子商务公司被要求运用计价优惠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

报道称,在2017年,中国仅在线外卖业务就产生了17.5万吨一次性筷子和4.4万吨塑料勺。现在,主动提供这些用具的餐馆将被罚款。绿色和平组织的专家李华(音)说:“实施垃圾管理条例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以合理的成本可持续实施。”

报道称,新的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了一系列罚款措施,但一个建议是,即使居民对垃圾进行了正确分类,也要让他们为产生垃圾付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15年,收集、运输以及处理1吨垃圾的成本是2253元人民币。

报道称,目前看来,这项新的垃圾管理条例将会令北京变得更加干净。

6月29日,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演示把厨余垃圾小桶放到统一的回收架上,以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李欣 摄)

【延伸阅读】港媒:深圳下月垃圾分类新规有奖有罚

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 港媒称,深圳这座南方城市将于下月启动新的垃圾管理计划,并承诺向最积极的实施者提供奖金,对违规者进行罚款。

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18日报道,中国南方城市深圳将于下月推出新的垃圾管理计划,届时,它将为优秀的垃圾分类者提供奖金,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10月17日发布的通知说,积极有效地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个人和小区等将获得激励,并被认定为“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等。

通知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名额为家庭5000个、个人1000个、住宅区500个,单位不限定名额。

通知说,“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的资金补助为2000元人民币,“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的资金补助为1000元,评为“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的每个小区最高补助可达30万元。总共将发放大约总额为6250万元的补贴,但目前尚不清楚“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标准是什么。

深圳的垃圾分类规定将垃圾分为4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一年来,该市一直在宣传这项计划。

与上海等其他城市一样,违法企业将受到处罚,企业将面临1000元到5000元的罚款。通知说,个人将面临最高可达200元的罚款,也可以参加教育培训和宣传服务活动,以抵罚款。

此外,“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的相关信息将纳入市民文明诚信分采集目录。

上海于7月份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在那里,志愿者们帮助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家庭使用的小型垃圾分类箱价格上涨,同时制造商也在开发智能型垃圾箱以满足新的需求。

中国计划到2020年底,将垃圾分类扩展到46个重点城市,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10-20 11:25:29)

【延伸阅读】俄媒:北京准备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 俄媒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日前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草案,北京将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10月15日报道,根据送审稿,北京市将对未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并拒不改正的个人罚款200元人民币。同时中国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不使用一次性纸杯,并推行无纸化办公。餐馆和旅馆等不得主动向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和日用品。政府还计划将类似规定推及至外卖服务。

报道称,2019年7月1日起,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投放规定。中国还想在法律上明确全国人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责任。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6月25日递交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

(2019-10-17 10:25:04)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推动垃圾分类促进社会文明 相关措施“绝无仅有”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中国正如火如荼地推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外媒称,垃圾分类为大家的生活吹进一丝改革的新风。

据德国《每日镜报》8月18日报道,在北京寻找垃圾堆是徒劳的。过去,这座拥有约2200万人口的大都市把很多垃圾运往垃圾场倾倒和填埋,约40%的垃圾是这样消失的。北京人每年制造近1000万吨生活垃圾,对水和空气造成了污染。中国现在已经开始试验新的垃圾处理措施。由于具有强大购买力的中产阶层群体迅速扩大,垃圾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

报道称,过去,垃圾分类在中国是一个陌生词。尽管居民小区也有三至四种收集不同类别垃圾的垃圾桶,但没人在意。正式的垃圾清理公司用小型垃圾车回收时也会无差别地装载所有种类的垃圾。在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小型垃圾回收站随处可见。在那里,回收利用垃圾的个人会对可回收材料进行初步筛选。之后,专业系统会提取仍然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并将其送入再利用渠道。

红、蓝、绿、灰四种显眼的颜色——这是北京许多小区里新垃圾桶的颜色。新的垃圾桶不仅为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带去了色彩,也吹进一丝改革的新风。从今以后,中国大城市的居民要对其垃圾进行分类。上海自7月1日起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新规。而深圳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对不细分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

报道称,中国人采取的措施种类繁多、绝无仅有。在上海,社会征信体系扩展到了“垃圾”领域。自去年以来,该市就开始使用“智能垃圾箱”,它们配备摄像头和扫描仪,能够收集垃圾数据。居民必须使用个人证件在这些设备上“读卡”,然后将垃圾分类投入不同格间。中国人还建立了用以监控垃圾分类全过程的信息平台。为此,中国人还在垃圾车和回收站安装了摄像头,它们会对垃圾拍摄照片。之后,中国人使用人工智能对照片进行分析,例如识别错误投放的垃圾。

日本《金融财政商贸》周双刊8月5日一期文章称,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也有许多法规和条例,如2000年制定的《推进循环性社会形成基本法》,但大多是规定了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管理者方面的义务,较少对消费者的义务做规定。

但是,上海实施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且规定对违规者可处以最高200元的罚款。

文章称,在中国存在大量分不清是家庭生活垃圾还是商业垃圾的废弃物,比如用于网购的纸箱、外卖送餐的餐具等。

文章称,街头的垃圾箱中,也许会充斥着这种垃圾。因此,建立网购纸箱、外卖餐具等物品的回收与再利用制度非常重要。

(2019-08-20 06:30:01)

【延伸阅读】美媒关注: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初见成效

参考消息网7月30日报道 美媒称,罗奇(音)曾经是制造垃圾的一分子。那时他骑着电动车在上海风驰电掣,和同行一起送着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要订购的330万份餐饮外卖。现在,他管理着一个垃圾分类仓库,以确保那些外卖包装能得到回收。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7月28日报道,上海正在把推动它崛起为金融中心的热情引向一项较为平凡的努力:垃圾管理。

报道称,这座人口超过2400万的城市每年要产生近1000万吨垃圾,但此前并没有设立把最终流向填埋场和焚化炉的垃圾数量降到最低限度的制度。本次的转变是当地对更宏观的垃圾问题的回应,这个问题还促使中国禁止从美国等国进口固体废物。

报道表示,中国领导人频繁谈到管理中国海量垃圾的重要性,甚至有一部官方说唱动漫就是帮助传播这一信息的。

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出台垃圾管理新规的城市,包括北京在内的其他主要城市后续也将采取类似举措。

自7月1日以来,上海居民被要求将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和织物;湿垃圾,如剩饭剩菜、花卉和中药药渣;有害垃圾,如电池、灯泡、药品和油漆;干垃圾,即任何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垃圾。

一家地方管理单位制作了扑克牌,以帮助人们掌握垃圾分类规则——红桃代表有害垃圾,方块代表可回收物。另一家管理单位则为儿童制作了闪卡。

志愿者驻守在居民区的垃圾桶旁,市政检查人员则对各小区进行走访,以确保人们遵守规定。

前不久的一天,身穿绿色马甲的退休人员胡景贵(音)在位于上海市北部的一处小区监督垃圾分类工作。他说:“我们正在帮助大家,因为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对自家的垃圾进行分类。”朝他走来的居民手里拎着成袋的餐厨垃圾、塑料包装盒,甚至还有一双放在盒子里的鞋。

报道指出,上海还提供了罚款措施,以确保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

报道称,如果垃圾分类不当,个人面临7美元至30美元(1美元约合6.87人民币——本网注)的罚款,企业则面临最高可达7万美元的罚款。

一家超市因为把包装纸与餐饮垃圾混合投放、并且未按要求整改而被罚款4400美元。某些酒店也因为继续提供牙刷和擦鞋布等新规要求禁止提供的物品而受到公开批评。

报道称,尽管困难重重,但上海对最初几周的执行情况感到满意。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委委员魏东说:“考虑到上海与国外某些地方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差距,我们可以说,我们的城市正在缩小这一差距,规定执行的情况比我们实际预想的要有效得多。”

这些新规定为创业制造了机会。以上文提到的原快递员罗奇为例,他正在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接单,不是为了送餐,而是为了进行垃圾分类。

他在上海宝山区一处住宅小区边上的仓库里说:“我们公司将提供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和扔垃圾的服务。”

罗奇和他的团队通过支付宝来接单。他们去客户的住处对垃圾进行分拣,并带走所有可回收垃圾。

罗奇这样做不收取任何费用——事实上,他还向一位客户支付了大约2美元。罗奇的收入来自出售这些可回收材料以供进一步使用。

罗奇说,这项工作很枯燥,但可能会得到满意的回报。垃圾上门回收员每个月的收入预计为700美元或800美元,但是根据他们收集到可回收物品的价值和数量,他们有可能赚到多达2000美元——这是一笔不错的薪水。

眼下,这项新规是上海的热门话题。有段子调侃说当地人见面后不再问“你吃了吗”,而是问“侬是啥垃圾”。

(2019-07-30 06:42:01)

【延伸阅读】王永:垃圾分类智慧化让居民“愿意分”“分得清”

新华财经杭州7月19日电(记者王岩波)“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推广垃圾分类工作,要充分应用智能化设施与手段,提升居民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居民既'愿意分’也'分得清’。”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运环境”)董事长王永在18日举办的“垃圾分类·平湖论坛”上表示。

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随着上海施行“最严垃圾分类令”,社会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关注热度不断上升。

王永在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2000年主管部门就曾在部分城市试点垃圾分类,但由于居民意识不强、相关基础设施投资不高、分类与处理产业链不完善,相关试点成效不明显。他认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需要政府主导、政企结合、全民参与、多方联动,充分调动社会资本与公众的主动性。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的进步以及公众文明素质的提高,推动垃圾分类已具备了有利条件,大多数居民愿意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但缺少相应的分类知识。”王永表示,作为行业参与者,企业有责任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垃圾分类便利性,引导居民建立环境友好意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

据王永介绍,联运环境目前在全国运营着604个垃圾分类项目。企业在经营中,以“智慧环境产业综合服务商”为定位,不断完善针对垃圾分类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创了以“前端分类多样化、过程管理数据化、因地制宜减量化、处理利用资源化”为内容的“联运四化模式”,致力达成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由联运环境实施的杭州余杭区智慧垃圾分类一体化项目,于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个环境工程科技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王永认为,垃圾分类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推广垃圾分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目前各地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也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对于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推动实施带来的市场发展空间,王永表示乐观,“再生资源行业全产业链有望形成几万亿元级别的产业空间,加上垃圾分类衍生业务,行业蓝海会更具规模”。但他也表示,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企业应该精细化扎实运营,要做好走漫长道路的准备,而不是抱着赚热钱的心态进入市场。未来,联运环境还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为切入点,探索高新技术在环境领域内的应用前景。(完)

(2019-07-19 12:06:01)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