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卫健委发“五一”重要提醒!张文宏再冒“金句” (920)

“五一”小长假来了,今年的长假比较特殊,为了帮助大家平安、健康、愉快的度过假期,国新办4月30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五一”假期旅游提示和防疫知识,一起来看!

“五一”出游个人防护怎么做?还要戴口罩吗?

注意 个人防护 ,在“五一”期间也不能例外。

● 口罩还是要戴上。 目前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有传染性的情况,所以戴口罩还是一种经常采取的防护措施。口罩要注意佩戴方法和时间,如果佩戴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或者已经被口水和出汗打湿了,可以考虑更换口罩。

● 有条件还是 用肥皂、洗手液洗手 。如果没有条件洗手,可以用 消毒剂 。在手没有清洁或者消毒之前,不要去摸脸、揉脸, 特别不要接触黏膜 ,像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唇等。

● 保持距离 。特别在餐馆、交通工具、家庭聚会等场所和密闭的、相对狭小的空间,特别强调人群不能太密集。

● 注意 体温变化 。除了发烧的症状,还有呼吸道症状,要注意及时就诊。

● 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文明礼仪 。在咳嗽、咳痰的时候,用餐巾纸捂住口鼻,或者用肘弯遮挡一下。手不要接触用过的餐巾纸里面,团好后处理掉。

出游时,除了做好个人防护还应该注意什么?

● 增强防疫意识。 行前要评估游览的可行性 ,主动学习旅游景区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知识。科学规划游览路线和游览时长,提前登记联络方式、来往交通等信息。

● 培养预约参观的习惯 ,通过预约分时段参观游览,没有预约上的游客,千万不要自行前往。

● 向旅游景区 如实告知 自己个人的健康信息,配合旅游景区测量体温,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

● 主动配合 有关部门和管理者,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给游客的出游增加一些环节,但这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所以也请游客理解。

● 遵守 公共秩序 ,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

● 就餐时,尽量采取 隔位就餐 ,或者 分餐自取 ,有条件的最好通过 公勺、公筷 方式。住宿房间要注意开窗通风,洗漱用品最好自带。

儿童、老年人及体弱人群出游时要注意什么?

对老年人而言, 要更加有警戒之心 。身体弱、年龄大的人, 不一定赶着在疫情阶段或者潜在疫情的阶段去旅游 。孩子也是一样,要加强保护。

对有 基础疾病 的老年人来说,要特别注意 药要带齐 , 常规医疗照护要准备好 。旅游时,老年人和孩子都 不能疲劳 ,疲劳以后免疫力会下降,老年人特别要小心有外伤和摔倒的情况发生。

天气逐渐炎热,对新冠肺炎传播有影响吗?

一般来说,通过 空气传播 的病毒更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目前普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 飞沫 、 直接接触 等方式进行传播。

至于新冠病毒是否受气温的影响,目前我们还处于 认知当中 ,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说明。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不要到高风险地区,还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护措施要到位,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降低传播风险。

天气热了以后,最好进行 空调的清洁和消毒 。一方面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另外空调也是很多病原的滋生地,应当适当进行清洁和消毒。

有哪些措施加强景区管理?

● 预约开放——

各地旅游景区现在已通过实施 分时段的预约制度 ,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将流量管控的关口前置,避免游客出行时间过于集中。

● 限量开放——

各旅游景区根据自身承载能力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合理控制景区每日的接待人数, 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 ,并 及时公布景区流量信息 ,发布旅游提示,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对景区入口、核心景点、交通接驳点、狭窄路段等区域,根据瞬时承载量制定切实可行、灵活机动的流量管控措施。

● 有序开放——

加强景区外部游客的疏导,提前做好分流。同时,旅游景区采取 提前开园时间、检查点前置、开放多个入口 等方式,避免游客在景区入口区域形成聚集。对容易形成游客拥堵的区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人员间距,增加人员配备。优化游览线路,避免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游客扎堆、拥挤的现象, 严防人员瞬间的聚集 。

● 健康开放——

及时对密闭建筑、公共场所、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行 通风换气 ,加强 清洁消毒 。严格落实体温筛检等防控措施,结合实际,配套使用 “健康码” 核验等手段加强筛查。

——温馨提示——

“五一”你出门一定记得带上它

1. 帮你证明行程

过去14天去过哪些国家(地区)和国内城市,输下手机号就帮你查出来!轻松证明自己不是来自高风险地区!

2. 帮你发现风险

各地疫情风险等级一键查,帮你辨别哪些是低风险地区。去之前还是要先看看,安全第一~

3. 帮你排除担心

出去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有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用它查一查!

4. 帮你证明健康状况

如果你做过核酸检测或者抗体检测,7天内检测结果这里可以一键查~数据来自各地上报,还在不断更新中哦~

张文宏回应“金句”:科普与防治不可分割

会上,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介绍,我在上海市定点救治医院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除了医疗救治专家组以外,我和同事还加入预防组的工作,这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疾病靠治已经是太晚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防。

张文宏说,疫情开始之初,整个上海市不是只有我一个,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等多领域的许多专家组成了科普团队。

张文宏的金句之一是 “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 。他解释, 闷在家里,在科学里面的讲法就是说要保持彻底的社交距离,长达两个星期以上,我们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他还现场发问,“你们觉得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好,还是闷一个字表达方式好。

他认为,科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我们很好的防治策略跟公众进行沟通,这种科普事实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文宏说,我们始终就认为科普跟我们的防治策略是一体的,不可能分开来。

此 前又“冒”金句:不“裸奔”、要分餐

今年这个特殊的“五一”假期

我们可以出去玩吗?

在29日参加上海一个活动时表示

张文宏医生开口了!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张文宏提醒:

五一假期出门千万别“裸奔”!

什么是他口中的“裸奔”?——

“不戴口罩,出去吃饭乱来、不分餐

哪里人多往哪里扎堆

回家还不洗手,这都是在裸奔!

我们依旧要保持社交距离

分餐很重要、戴口罩很重要

洗手很重要,这一切都很重要!”

为什么要提倡分餐制?张文宏表示,

张文宏表示,拿自己筷子给别人夹菜,在中国被认为是好客的表现。但是他张文宏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但唾液里有大量的病毒,这次疫情很多人就是一家人得病。所以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说,分餐制是很重要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别人用自己的筷子给你夹菜。”

张文宏说,我们读的这个专业,所以对用餐的卫生标准更严格。你看到的是菜是酒,我看到的全是病毒细菌,还要夹给我吃,怎么可能?“现阶段,吃饭用分餐制,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所以分餐制不是倡导不倡导的问题,是你一定要做的事情。你今天不分餐,就是裸奔,很危险。”

张文宏建议,在采取非常好的保护措施情况下,五一长假应该出去走走,到处看看,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保持社交距离,近距离要戴口罩。但在扎堆过程中,拿掉口罩、近距离吃饭、密切交流,则会带来风险。在做好防疫的情况下,“五一节”应该恢复劳动、恢复旅游、恢复正常的生活,这个就叫新常态生活。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新常态生活要尽早开始。

五一假期开始!这6件事还得说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时刻”、人民日报、中国政府网

编辑: 李滢、 朱晓华、梁杰祥

责编:陈广泰

来源:健康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