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产C919大型客机向首飞节点冲刺 预计今年上半年飞上蓝天

20170206003

资料图:2016年2月29日,记者走进C919国产大飞机的研究基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见证该研究院正在进行的C919航电、飞控、液压等各系统试验。图为C919铁鸟试验台,在飞机全生命周期中,该试验台主要承担设计研发验证试验、适航取证试验、航线运营支持试验等试验及验证工作。(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人民日报2月6日报道)巨大的机库内,原本支撑C919大型客机的起落架全部被收进起落架舱内,3个“千斤顶”一样的空气弹簧把飞机顶起到半空中。这是在进行C919首飞前必须完成的全机地面共振试验和模态耦合试验,这个试验的开始也意味着C919进入首飞前最后的冲刺阶段。目前,C919已基本完成机载系统安装和主要的静力、系统集成试验,进入首飞准备阶段,预计将在2017年上半年实现飞上蓝天的梦想。

■C919大型客机顺利通过如“酷刑”般的全机2.5g静力试验

2016年11月8日,C919大型客机迎来“出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严酷的一次“展翅”。

“加载5%,以5%为一级,逐级加至20%,检查设备”……

“加载至50%。保载3秒”……“加载至85%。保载3秒”……

伴随着红色数据的不断变化,一条曲线同时在两侧大屏幕上跃动,反映出C919大型客机首架静力试验机内部的反应——飞机如同做心电图一样,浑身布满白色胶布带,胶带内则是紧贴机体表面能敏感测出应力、应变的电阻应变片。这测量的不是C919心脏的跳动,而是机体“骨骼”在外部不断加载情况下的应变和变形。伴随着持续加载,飞机开始显现明显的外部反映,机翼开始向上一点点翘起……最后,当载荷达到试验大纲要求的100%时,翼尖向上翘起达到近2米。

最终,C919大型客机顺利通过了这项“酷刑”一般的全机2.5g静力试验,试验结果也与试验前的强度分析高度吻合,表明其强健的“骨骼”与机体足以支撑飞上蓝天,为首飞打下了又一个坚实基础。“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极限载荷3秒钟而不破坏。别看这短短的3秒钟,背后的准备工作却远远超过300天。”C919大型客机副总设计师周良道说。

通俗地说,静力试验就是让飞机接受各种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的试验考验。让飞机在地面状态下,模拟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情况,来验证在空中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因此,全机静力试验是飞机研制过程中进行飞行试验和设计定型的先决条件之一。由于一架客机的静力试验项目达20多项,持续时间较长,也被称为飞机试验中的“马拉松”。

“全机静力试验就是检验飞机的抗压能力和承受极限,是对全机和每个关键部件及其连接结构分别进行考核。按照适航要求,这些考核既包括飞机结构上的机身、机翼、水平尾翼、吊挂等部段,也包括起落架舱门、机身舱门、各活动翼面等。”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强度部部长李强说。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