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0—24时,上海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3例。
截至1月24日24时,上海市累计发现确诊病例33例,其中30例目前病情平稳,2例病情危重,1例出院。另有72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上海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级响应机制之后,
各大医院也都启动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在医院的门急诊都设有发热预检处。
记者从华山医院了解到
如果有类似发烧咳嗽症状的病人来到医院,
预检处的医务工作人员,
会进行第一步筛查,
确定他是不是去过疫区 ,
有没有接触史 ,
如果判断为潜在病人 ,
就会被戴上口罩,
有专人将他护送到发热门诊
避免与医院里的其他病人发生交叉感染。


记者在医院采访时,
还偶遇了一位武汉小伙,梁文博。
从事金融行业的梁先生,长期在沪工作,
1月19日回武汉老家探亲,20日刚刚返沪。

梁先生自觉住进了宾馆"隔离",
并连夜来到华山医院检查。
昨天梁先生得到了好消息,
自己未被感染上病毒。

梁文博 武汉小伙
这两天我除了医院和酒店, 我哪里也没去,/我也在想我这样是不是浪费公众资源,我在想我们也是为了身边的人 ,排除自己。
冬春季本就是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
这两天,
有一些怀疑自己得病的市民
也赶到各大医院“求排疑”。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相关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近期,他们急诊量暴增,
相比往年增加一倍。
对此,医生提醒公众
如果没有武汉接触史,仅有轻度发热,建议先在家中观察,对症服药退热。此时,前往医院“嘎闹猛”,还可能有交叉感染风险。
什么叫武汉接触史?
这是一种医学上的表述,通俗地说,在现阶段,就是指在咳嗽、发烧等发病症状两周内存在武汉旅游史或武汉发热病人接触史的人。
近日,一篇“专家组副组长感染新冠肺炎竟在家里治愈”的帖子刷屏朋友圈。
专家组副组长感染新冠肺炎
竟在家里治愈
原来,当疫情发生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立即成立了专家组,急诊科主任张劲农教授被任命为专家组副组长。近期,发热人群迅速增加,张劲农坚守发热门诊长达半个月,极度疲劳加上高频次的密切接触,即便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他的身体还是亮起了红灯。
他出现了发烧畏寒、咽痛等症状,经检查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拿到结果后,张劲农回家自我隔离,口服药物一周后,目前已逐渐恢复。
多名上海医学专家
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这其实就是“居家隔离”。
当下,对呼吸道感染患者,
到底要不要先进行“居家隔离”?
专家表示,
对于轻症患者可进行居家隔离。
不过,居家隔离也有一定要求,
比如:
家庭里最好有单间,做好自己与家人的“隔断”;
家庭里要每日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的,最好有医务人员进行每日沟通。
对于眼下没有任何症状,
只是怀疑自己有武汉接触史的公众,
医生建议:
不要来医院“嘎闹猛”,不要神经过度紧张,在家“自我观察”。此刻来医院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医院将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规定对疑似人员进行相关科学检测,也请将检测试剂这类“救命”资源留给真正需要救命的人。
可以居家观察的人群包括:
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并且没有明显的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属于孕妇、慢性病或肥胖患者,仅出现轻微发热症状,可以先休息观察。
在家期间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减轻症状的感冒药。
如果在家观察休息后病情无好转,近期接触过发热咳嗽患者,或有武汉接触史,以及有心肺、肾脏等基础疾病和呼吸慢性病的患者,请就近前往医院,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而针对网上发布的"结膜炎、肠道感染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发症状"这一说法,医疗专家表示,这还有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就目前来看,首发表现还是以发热咳嗽为主。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830例,治愈34例,死亡25例;上海新增4例,累计20例
2020,一起加油!李佳琦给人民网上海的粉丝拜年啦!这次不再买买买,一起来送送送!
【来源:人民网上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