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罢工起源于于1877年的美国芝加哥城,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后来在1889年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在中国,人民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知名杂志上发布了关于劳动节的文章,呼吁劳动人民保护自己的劳动者权益,唤起了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的意识。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
从2007年11月9日开始,经过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4天。五一黄金周也成为了历史。
所以,通过五一劳动节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性的进步的见证,也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文章来源:网络;图片来源:R20CFO之家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