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化服务的“国家队”,太极股份一方面联通的是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头部央企运营商,一方面联通的是充电桩的制造企业与消费者,在中间成为重要的纽带。太极股份总裁助理、企业业务集团总经理李庆认为,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快速推进,太极股份企业业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破解运营商引流与运营成本两大难题
充电桩能连接能源企业、交通管理者及消费者,从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因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充电桩是一个能向消费者延伸的领域,这是新基建中直接与C端相关联的一个赛道。
张阳表示:“充电桩作为新基建范畴中面向C端的设施,想象空间会更大。可以将充电桩想象为停车场中的电梯,消费者有一定时间的停留,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新能源车主的消费习惯,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作为连接消费者的一环,运营商发展的好坏决定了充电桩市场是否繁荣。据记者了解,目前充电桩运营商按规模可以分为三类:本地化运营,单站20-30个充电桩的小型运营商;跨区域运营商,在多个城市布局,联合多方参与建设运营,如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另外就是具有从建设到运营闭环的大型运营商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经过多年时间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充电服务逐渐成熟,从刷卡结算到互联网结算,基本能够满足电动汽车车主使用要求。然而充电桩受限于锂电池技术发展,相比加油站,充电站效率要低很多,需要更多数量和时间来确保能源补充;需要充电运营商有足够的充电桩规模才能实现整体盈利,然而在充电需求旺盛的一二线城市,建桩用地稀缺,建设成本高,因此,分布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网化的消费引流的模式成为充电站运营商的必选项,也是充电桩运营商生存下去的关键。
此外,对于C端来说,电动汽车车主也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找桩难,或者找到充电桩发现已经损坏无法充电,或者充电车位被占用,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联网与运营数字化来解决。
董亮告诉记者,对于运营商来说,由于充电站是分布式能源消费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运营商需要更多的充电桩来确保收支,但一般运营商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高,充电站大部分的工作全是依靠员工,包括收费,服务,运营,维修等;以中型充电站为例,每个充电站则需要配3-4个人参与运营,充电站多了,人力成本成为充电站运营企业非常大的成本负担。破解之道只能是通过联网、数字化、互联网化实现实现无感支付或移动支付,最终达到充电站点‘无人值守’的目标,运营成本降下来,充电运营商盈利,电动汽车车主享受到高品质的充电服务与保障,才更愿意购买电动汽车,整个市场才能繁荣。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