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伤害医护人员,
不要伤害医生,
关键时刻,医生能救命!
连日来,
大家受够了被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支配的恐惧。
截至1月20日18时,
我国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224例,
其中确诊217例,疑似病例7例。
“武汉确诊198例,北京确诊5例,广东确诊14例。
疑似病例中,四川2例,云南1例,
上海2例,广西1例,山东1例。”
在境外报告中,
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
泰国通报确诊病例2例,
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
在卫健委高级院士钟南山的最新通报里,
表达了以下要点:
1.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 2.有医务人员被传染。3.源头不清楚,但可能是竹鼠、獾。 4.如无必要,近期不要去武汉。 5.有发热及时就医。 6.买不到N95,医用级口罩也可以。7.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以及MERS有共性的地方,
都属于冠状病毒,但它们并不一样,
传染性和“毒力”都没有SARS大,严重性有差别。
2003年非典爆发时,
钟南山院士曾说过:“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他已经84岁了,
却仍冲锋在疫情第一线,
他是真正的权威专家,
是我们面对疫情的“平安符”。

不久前,央视新闻通报,
据武汉市卫健委声明:
“目前,武汉市共有15名医务人员,
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
16例患者中,危重症1例,
其余病情稳定,均已隔离治疗。”
在央视新闻发布的消息下,
点赞最高的两条留言让人深有感触:
“请不要再伤害医护人员了,
不求善待,只求平安。”
“一边是老院士出征,
一边是恶性伤医,看得太难受了。”

此时此刻,我只想告诉大家:
“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都应该善待医护人员,
因为,一旦疫情真的严峻起来,
他们将是守护我们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与老院士出征相对应的,
是前不久朝阳区发生的一场恶行医闹事件。
2019年12月24日6时,
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
在正常诊疗中,
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
致颈部严重损伤,抢救无效,
于12月25日零时50分去世。

在杨医生的葬礼上,
除了曾经共事的同事,
还有不少来自各地的匿名人士送来的水果和零食,
以此表达对医生们的崇敬和关爱。
在众多网友留言中,
有一位网友说,
“希望杨文医生在天堂过得很好,
来世不要再做医生了”。
他的评论得到了很多医生的回复,
这些回复让人催泪。

这让我想到之前有一个新闻,
有个醉汉去医院看病,
因医生让其先醒酒,触怒了醉汉,
随后引来醉汉一顿施暴,
致使医生身上多处受伤。
好在安保人员及时赶到,才幸免于难。
而那名医生在确定自己无大碍后,
又给醉汉仔细检查了一番,
最终确定他眉骨有一个伤口,
为他做了细心的缝合。

这种事,落在常人身上,肯定不能接受,
更别说再重返手术台。
当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却说:
“救病治人是职责所在,
我有义务为患者治疗。”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人人自危,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
就算前面是山洪海啸,
亲人离别,病毒流感,
医护人员们都要去面对,去救死扶伤,
他们必须去面对超负荷的工作,
从开始工作的那天起,
直到最后彻底离开岗位。
医生们救命治人,
不应该直面谩骂、伤害、尖刀、死亡……
我们只有更加尊重和善待他们,
同心协力,
才能完全抵御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所造成的危害。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什么?
2020年1月20日,
韩国确诊出现武汉肺炎病例。
这是官方媒体中首次出现“武汉肺炎”这一称号。
自去年12月29日,
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发现新型病毒感染,
到如今已经整整22天,
对于这种疫情的传播途径尚未得到完全确认。

1月19日,
经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
我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首个病例患者为66岁男性,现居深圳,
2019年12月29日赴武汉探亲,
2020年1月3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1月4日返深后就诊,
1月11日转至深圳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经省、市疾控中心采用优化后的检测试剂盒检测,
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1月18日,
标本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复核检测,
结果为阳性。
1月19日,
经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领导小组下设的诊断组专家,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内容,
对该病例进行评估确认,
专家组一致同意将该病例确认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命名为2019-nCoV,
是一种区别于禽流感、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
根据武汉卫健委的预测:
此病毒潜伏期一般是12-14天。
症状是发热、乏力、
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
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冠状病毒有两大特点:
一、变异概率高。
它属于单链RNA病毒,
它比其他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因此很难对它进行“精确打击”。
二、感染动物种类广。
除人类外,
不同种类的冠状病毒还可以感染猪、牛、
猫、骆驼、蝙蝠、鸡、
鸽子等多种畜类和禽类,
一些冠状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动物传染给人,
也可以通过人传染给人。
比如,SARS是由果子狸传给人的,
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是单峰骆驼传给人的。
广阔且复杂的传播途径,
让病毒防治工作变得更加艰巨。


提到冠状病毒,
我们不得不提及SARS病毒,
也就是无数人心底的噩梦,
——2003年的非典。

2002 年 11 月 16 日,
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例 SARS 病例。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全国。
持续了长达 6 个多月的肆虐,
终于在 2003 年 5 月基本得以控制。
但是在这场“瘟疫”之中,
有5327人感染,
349人失去生命,
无数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奋斗在“抗疫前线”,
甚至有医生倒在了与疫情抗争的路上。
这场灾难,
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2003 年 1 月 29 日,
正是农历的大年二十八,
一位 36 岁的年轻男姓患者,
在中山二院的重症监护室(ICU)死去。
死者姓苏,
是广东顺德一位负责给宾馆酒楼采购海鲜的采买。
2002 年 12 月初,
三兄弟在一次同车运送海鲜后,先后发病。
起初病症并不明显,
先是低烧,浑身酸痛,全身无力。
当时正是感冒高发季节,
兄弟三人都以为是感冒,
开了一点治感冒的药,
以为多休息,多喝水,出一身大汗就好了。
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并不乐观,
吃药休息过后,病情反而加重,
兄弟中的老大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家人马上将他送进顺德中医院,
医生果断采取了紧急救护措施,
在使用多种治疗感冒和抗病毒药物,
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
只得尽快转往中山二院。

当时,给病人的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
但使用强力抗生素之后,
症状仍无法好转。
2002年12月20日,
患者的弟弟也因病情加重被送进中山二院,
病情几乎完全一样。
兄弟俩先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
就住在相邻病床。
当时,
主管急诊科院长连同院内多名专家进行多次会诊,
先后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案,
皆无成效。
2002 年 12 月 29 日晚上,
经过 11 天的抢救,
老大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三个生龙活虎的兄弟,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
生机消亡,生离死别。

而那一年,
我刚上幼儿园,
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
在充斥着消毒味道的教室里,
排队领取当天统一分发的汤药。
那一年,
板蓝根、夏桑菊等药品被疯抢至天价,
无数人站在“非典”的阴霾下,
带着白色面罩,
感受着来自周围人无孔不入的紧张和恐惧。
而在病房隔离区的“抗疫前沿”,
死神毫无感情地收割着一个个年轻力壮的生命……


这次的新型病毒,
和那一年的“非典”相比,
传播性和致命性远远不如前者。
我们不必过分妖魔化“新型冠状病毒”,
但也不能毫无准备。
病毒并不可怕,
但遇到病毒完全没有防范意识,
并以此为荣才最可怕。
我们都应该清楚,
哪怕只有0.001%的致命性,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
都是一场毁天灭地的灾难。
所以,希望大家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动态,
确保自身健康无虞。

请大家切记:
平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尽可能避免进入人流聚集地,
必要时可佩戴口罩。
口罩佩戴建议使用N95防护级别口罩,
或者医用外科口罩。
如果不与病人直接接触,
口罩规格并不需要特别严格。
最近,武汉机场加大了疫情监测。
从武汉飞澳门的航班,
乘客落地后都需要经过监测。
北京发布了89家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
深圳在机场码头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启动体温监测。
广州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
上海、浙江等地也先后出台了各种防治措施
……
1月19日晚,国家卫健委宣布:
陆续向全国各省配出工作组,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有了对抗“非典”的经验,
我相信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时,
我们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措施,
我们有底气相信:
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只是一场虚惊。
春运,数十亿人次的大迁徙,
关乎民生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这场民生保卫战里面,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做好我们该做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绝不该只是一句空话,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身边的医护人员,
要知道,
当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急救的时候,
只有医护人员能救你的命。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