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第一次发现冠状病毒,为什么确认要这么久?

据昨日的媒体报道,实验室研究人员从15例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标本中检出同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已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目前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发现病毒颗粒呈现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去年12月起武汉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开展相关检测核实工作,可是为什么直到1月7日才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

对于一种新型病毒的诊断和确定,从以往来说必须要符合传染病病原鉴定金科玉律的科赫法则,才能被确认为是新型病毒,一般要经过病原体分离培养、显微观察、血清学诊断等过程,耗时漫长。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要从宿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组时代生物技术的出现,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微芯片、高通量测序等,可以提供更加快速、灵敏、简便、廉价的方法直接进行微生物病原的检测。这些检测主要借助于仪器自动完成,往往能在1-2天的时间内,得到检测样品中所有核酸的序列资料,即得到所有可能含有的微生物基因序列的遗传信息。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极其灵敏,甚至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检测出极少量的病毒。即便如此,整个判定新病毒的过程仍需要一定时间,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现的路径。

上海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其他病原体二代测序

注:高通量测序技术是指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同时进行序列测定,从而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整个实验过程分为样品准备、文库构建、测序反应、信息分析4个阶段。

老是惹麻烦的冠状病毒

由于曾在2003年带来巨大损失的SARS以及2012年肆虐中东的MERS均属于冠状病毒,此次再添同类新病毒,难免让大家紧张起来。其实,所谓“新”的病毒,只是第一次打破了物种屏障,从动物感染到人类的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RNA病毒,因其病毒表面向四周的突起形似“王冠”而得名。

冠状病毒分为α、β、γ、δ四个属,其中引起重症并广泛传播的SARS和MERS冠状病毒均属于β属冠状病毒。

典型冠状病毒形态呈现“王冠”状

目前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包括6个型别:SARS冠状病毒(β-CoV)、MERS冠状病毒(β-CoV)、NL63(α-CoV)、OC43(β-CoV)、229E(α-CoV)、HKU1(β-CoV)。6种已知人感染冠状病毒中有4种均为β-CoV,可见β属冠状病毒在感染人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是什么型别,目前还未明确。

为什么有新型冠状病毒?

首先,要从冠状病毒“善变”的病原学基础讲起。

RNA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重组的机会大大提高,所以冠状病毒基因组呈现遗传多样性,这也是冠状病毒从动物跨种传播感染人类的重要病原学基础。另外,冠状病毒作为目前已知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基因组加工和修饰的过程也为病毒变异增加了不稳定性。

其次,冠状病毒宿主广泛,为传播给人类提供了条件。

冠状病毒可感染人、鼠、猪、猫、犬、牛、貂、蝙蝠、骆驼、刺猬等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

有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中至少有4种可能来源于动物,包括:蝙蝠中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单峰骆驼中的MERS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OC43型(HCoV-OC43),可能来源于牛冠状病毒(BCoV);人冠状病毒229E型(HCoV-229E),可能来源于叶鼻蝠等。

蝙蝠

单峰骆驼

叶鼻蝠

相信经过疾控君的科普,大家对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及冠状病毒略有了解。虽然科学家们仍需要时间,进一步了解病毒的传播特性及来源,以便制定更好的防控策略,但相信科学的力量和判断,最终会帮助人类战胜疾病。

更多内容:

参考文献:

[1]Li W, Shi Z, Yu M, et al. Bats are natural reservoirs of SARS-like coronaviruses[J]. Science, 2005, 310(5748): 676-679.

[2]Wu Z, Yang L, Ren X, et al. Deciphering the bat virome catalog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bat viruses and the bat origin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 ISME J, 2016, 10(3): 609-620.

[3].Bastien N, Anderson K, Hart L, et al. Human coronavirus NL63.infection in Canada[J]. J Infect Dis, 2005a,191:503- 506.

[4].熊成龙,蒋露芳,姜庆五.β冠状病毒(β-CoVs)引起人类疾病的流行与控制[J]. 上海预防医学,2020,32( 1) : 1 - 12.

[5]Balboni A, Battilani M, Prosperi S. The SARS-like coronaviruses: the role of bats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with SARS coronavirus[J]. New Microbiol, 2012, 35(1): 1-16.

[6] Canping Huang,William J.Liu, Wen Xu, et al. A Bat-Derived Putative Cross-Family Recombinant Coronavirus with a Reovirus Gene[J]. PLOS Pathogens, September 27,2016.

供 稿:周艳秋

编 辑:崔晓娴

审 稿:縢峥 潘浩 冯晓刚

原标题:《又不是第一次发现冠状病毒,为什么确认要这么久?》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