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已婚女博士生活和科研的成功“蜕变” (868)

疫情期间,不能叫外卖和下馆子,我们一家人在家吃,既省钱又省事,老公觉得周围的饭店也没我做的好吃,婆婆说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其次改善他周围环境,家里尽量保持干净舒适,家务跟老公商量好分工合作,巧用机器代替人工节省时间与家人相处,比如洗碗机扫地机器等等。最后科学育儿培养好习惯。现在宝宝两周岁多了,玩就在地毯上玩,睡觉就在小床上睡觉,吃饭就在自己的专用餐桌上,每天生活特别规律。在给力老公的帮助下,我每天在陪孩子玩耍、做家务卫生外还能学习6个小时左右(上午1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

科研上,“学渣”变“学霸”

我非常明白生娃带娃对我博士学业可能造成的影响,但我不后悔也不惧怕,我在努力寻找生活与学术的平衡点。作为跨二级学科考博的我来说,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学渣一枚了,通过博一期间积极广泛学习学科知识和积累项目经验,自己找想法找资料查文献,经过“千辛万苦”在学期末发表了1篇C,这使得我对发表高级期刊充满了信心。

疫情期间,导师老板在线督促课题组学习,要求每人每周做报告,大家都是绞尽脑汁查阅文献、处理数据、汇报工作。导师老板也经常发微信打电话咨询我的健康状况和论文情况,他建议我把离校回家前的那篇小论文再完善一下,那篇论文思路新颖,但是现有国内外文献有限,由于“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概念引入国内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研究,关于本土化的研究就更少了。

在着手进行的项目中,我提出的关于虚拟孵化器建设、盈利模式以及第三方评价研究的思路想法得到老师的高度认可。一开始有思路了,但是最难的是搜集资料,我咨询了学院其他大牛老师的建议,也和上一届学长交换了观点,进展仍然不太乐观。导师老板也是隔三差五私信督促我,询问论文进展情况,我也“被迫”开始了一周的“早7晚12”的博士狗的生活,我忙碌的时候,宝宝也出奇的安静听话,这也使我得到极大的安慰。

后来借用老公的工作关系,我自己设计了调查问卷初样,不记名发给了部分企业高管,回收问卷后进行数据处理,完善问卷后正式发放。收集数据、数据处理以及论文撰写润色历经20余天,我把2篇论文成稿发给导师老板,得到认可后投了学院A类期刊,就在前两天其中1篇收到了修改意见,悬着的心也算有了着落。大论文的题目和框架也在逐渐完善,在小组会议上导师老板一改往日严厉,对我赞不绝口,我想未来顺利毕业可期。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