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过度金融化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

二是银行资产快速膨胀及银行利润占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到2020年3月底,国内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97万亿元,前三个月增幅达8.6%。与中国一季度GDP负6.8%相比高出15.4%。这也意味着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国内银行业正在快速过度的扩张。

根据2019年的年报,国内3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年增长10.2%;净利为16,727亿元,年增长达6.9%,日均争利赚45.8亿元。随着银行业绩增长,国内银行从业人员的薪资也快速上涨。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上市银行员工人均年薪资从38.1万元增加到40.1万元,年增达5.14%。现有的数据显示,在新冠病毒疫情暴发的第1季度,36家上市银行新增贷款投放5.3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1.6万亿元,增长幅度达30%以上。而银行信贷快速增长,3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也快速增长,合计达4,9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7亿元,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比重53%,比2019年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而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也没有随着疫情的暴发而增长,反之银行贷款的不良率下降。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各地方政府用政策托住了房价,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有38个城市的房价在上涨。只要房价在上涨而没有暴跌,国内银行的绝大多数贷款就可算作是优质资产。

不过,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它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冲击与影响可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出现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有些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下跌,国内银行信贷的风险才会暴露出来。还有,36家上市银行利润占整个上市公司如此高的比重,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过度金融化严重,也意味着金融业正在严侵蚀实体经济。因为,银行业作为一种服务性产业,它的利润其实是其他实体经济的成本,银行业利润占的比重越高,其他实体经济营运的成本越高。这也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些重大制度安排存在着问题。

中国经济过度金融化还表现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十分盛行。中国的影子银行既包括正规的机构如信托业、P2P、银行业的表外业务等,也包括非正规的隐性金融机构及地下金融等。早几年,政府监管部门去杠杆化对影子银行进行整顿,其规模有所收敛,但是在市场极力反对下,这次对影子银行的整顿还是没有触及真正的痛点,点到为止。而影子银行的存在是让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或过度金融化的另外一种方式。

总之,中国经济的过度金融化还在持续,而过度金融化是不利实体经济发展的。因为金融业的性质是服务,它服务于实体经济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金融业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实体经济不同行业的成本,泛金融业的利润占比过高,也就意味着让实体经济不同行业的成本上升。这不仅会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及经济增长,也会刺激更多地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转向金融业,使国内经济过度金融化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利于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