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孩子打疫苗,家长们应走出这8个认知误区!

王华庆称,对疫苗的认识不客观、不全面,是提高疫苗接种率的主要阻力之一。

① 我国疫苗分为一类免费疫苗和二类自费疫苗,许多人认为,一类疫苗是必须接种的,而二类疫苗则没必要打。

王华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和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是一种管理上的分类,而非医学分类。两者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的,我国根据疾病危害的严重程度、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当下疫苗的生产供应能力、价格等因素,会不断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未来会有更多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范畴。

非免疫规划疫苗该不该接种,家长一是参考接种医生的建议,二是不断增加对疾病危害和疫苗的科学认知,对接种非免疫规划做出选择。

② 与其打疫苗,还不如通过疾病来获得抗体。

王华庆:这是严重误导。疫苗的作用是防病,而如果通过得病去获得抗体,那获得抗体有何意义呢?特别是对于病死率高、合并症严重的疾病,如果通过大范围感染去建立免疫屏障,那可能会付出高昂的健康代价甚至死亡。例如,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严重的合并症乃至死亡。如果通过感染、患病建立免疫屏障,那就失去我们控制疾病的意义。

③ 孩子还小,一次接种两种及以上疫苗,会增加儿童免疫系统负担。

王华庆:国外很多研究已证明,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给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一名儿童日常接触到微生物抗原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过程中抗原量。一次接种几种疫苗或接种联合疫苗,不但不会增加其免疫系统负担,有时还可以因抗原的协同作用而激发和增强免疫效果。

④ 有些疫苗接种后还可能发病,既然不是100%有效,那也就没必要打。

王华庆:还是有必要打的。疫苗接种对个体而言不是100%有效,但是群体免疫屏障建立不需要100%。如果人群免疫力达到85%、达到90%或者95%就可以建立免疫屏障,就可以阻断疾病流行、乃至可以保证每个人都不发病。但是,如果认为不是100%有效就不接种疫苗,那就会出现疾病流行的危险,这是非常可怕的。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训。以流感疫苗为例,我们接种率很低,一部分人就认为接种效果差、没有必要接种,所以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时,即使疫苗株与流行株匹配,也不能阻断流感的流行。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Categori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